黨務建設
優秀共產黨員張伯禮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開拓者
時間:2017-04-12 來源♕:必一运动体育 訪問量:
內容提要:今年2月20日👮♀️,第四屆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大會將個人貢獻獎頒發給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了解張院士的人知道,他一生致力於中醫藥的研究與探索,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多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余項👩👦👦,授權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專著10余部。 今年2月20日,第四屆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大會將個人貢獻獎頒發給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那一刻🧑🏻🦼➡️🏠,一向深沉🧑🏽🚀、含蓄的張伯禮🤭,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內心充滿感動和感慨,感動的是中國有那麽多致力於中醫藥發展的人🤧,大會卻將這一重要獎項頒給了自己;感慨的是通過一代代中醫藥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中醫藥已經走向世界✧♟,為越來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了解張院士的人知道,他一生致力於中醫藥的研究與探索🍞,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多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余項🏌️♀️,授權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專著10余部💘。2008年🫳🏿,他主持製定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規範了中醫辦學;2009年✯,他提交的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獲得通過🏦,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
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凝結了一位科學家的無窮智慧,也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
一個遠大的理想——讓中醫發揚光大
沒人知道中醫藥在張伯禮心裏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但卻知道幾十年如一日,他把所有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中醫藥的研究和發展上。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我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讓中醫發揚光大🧑🏻🎄😄;讓中醫藥走出國門,為全人類服務🏄🏽♀️。”正因為如此🤦🏼♂️,他一生追求、無怨無悔。
中醫為什麽能治病?如何讓中藥為世人接受🪦?張伯禮說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知道中醫不同於西醫,兩種醫術從理念到認識,從診斷到治療,都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他更知道無論中醫還是西醫,殊途同歸的目標,都是為病人解除病痛🏋🏽。這些年人們已經意識到”立竿見影”的西醫,無法避免地附帶著種種後患,比如癌症化療雖有效殺滅癌細胞🤙🏼👩🏿🎨,但也嚴重損傷正常細胞📭。正因為如此,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診療思維和中藥綜合調理循序漸進的治療效果🫰、副作用小的優勢越來越凸顯。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傳統醫學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針灸🖖🏿、中藥等傳統醫藥在全球獲得廣泛重視🏇,在人類保健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這些在張伯禮看來,既是有利於中醫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機遇👰🏽。中藥要為世人接受,必須將傳統的經驗組方🚖,變為有現代科學依據的新組方🦸🏽。因此,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在組分中藥中,開拓現代中藥研發的新模式🧈,並且努力使中藥研發,由單純經驗上升到優化設計的現代科技水平。為此,他承擔了國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關等項目40余項,先後兩次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是國家“創新藥物”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與此同時🤷🏽♀️,他還參加中醫藥現代化頂層設計,主持和參加起草了全國《中醫現代化科技發展戰略》👨🏿🚀、《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等文件。
眾所周知,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是🫗👳♂️,要在基本弄清楚藥物的藥效物質和作用原理前提下,探索方劑配伍規律和作用機製👐🏻,也就是說需要弄清這些藥效物質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研究分析其作用靶點和機理。1999年,張伯禮教授承擔了復方丹參方的基礎研究,他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國中醫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組織中藥、中醫🎫、化學、物理🦚、信息等多學科科技人員👩🏿🔬,開展了大規模的實驗研究。為了弄清楚復方丹參方中具體有效物質的作用時態、機理,他和課題組人員在一起進行了近百項實驗研究,從飲片、提取物👰🏻♀️、化學組分🚴🏽、單體成分的分離提取到分析,從整體動物、器官👱♀️、細胞到基因的活性檢測,獲得了海量數據。
那些日子🧔🏼♂️,張伯禮明顯地消瘦了,眼裏布滿血絲,雖然工作時仍全神貫註👩❤️👨,但身邊的助手們心裏卻非常清楚,他是在超負荷地工作👩🏽🦱。於是👩🏼🦰,他們心疼地說🧑🏻⚕️:“您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只做研究,您還有那麽多工作🙋🏿♂️,再天天跟我們一起連軸轉,身體吃不消🧔🏽。”他笑笑說🏊🏻:“沒問題,我的身體好。再說,搞科研不親臨一線,怎麽能了解實驗中的各種變化🦹🏻♀️,獲得研究的精確數據呢⏯?”這是張伯禮的脾氣,無論工作還是科研,不幹則已,要幹就幹得投入,一絲不苟一步一個腳印🙍🏼。就這樣,經過幾年的大量動物實驗和一系列科學檢測,這項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揭示了飲片、組分和成分三個層次的藥效物質基礎👩🏼,提出由組分配伍研製現代中藥的開發模式和篩選方法,優選出最佳配伍比例,從整體🤳🏻、器官、細胞和分子四個藥理水平上,探索有效組分的作用途徑和機理,成為我國中醫藥現代化中的一項標誌性成果。原中科院院長周光召院士在聽取這一項目匯報時說:這是一項重大課題,用現代科學回答了中藥方劑的關鍵科學問題🎭,具有原創性和實用性。2010年,對張院士來說是難忘的🤚🏽,因為那年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成為我國第一例完成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二期臨床試驗的中成藥🧏🏼♂️,這意味著古老的中藥,已經邁出了朝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張伯禮經常對人說,我是黨和國家培養出來的科研工作者,不僅有責任傳承、發揚中醫藥💆🏿,同時還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安全有效製劑先進的現代中成藥👜,同時推動這個產業變成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為什麽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目前我國中藥製劑工藝水平質量標準及研究基礎均比較薄弱,這些都製約了中藥產業做大做強。比如👩🏽🍳,天津是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有800多個中藥準字號產品👩🏽🌾,產品雖多但品牌很少,大品種較少,生產廠家多但產值並不高。面對這種狀況,2006年張伯禮領導的天津中醫藥大學🥯,主動承擔了天津市2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之一的“30個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產業化”項目。
接下了項目🚵🏽♀️,就得認認真真地推進研究,紮紮實實地開展攻關🧿,將成熟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參與這一項目工作的科研人員說🛟,那時張院士確立的思路是🖕🏻:“結合每個品種遇到的問題逐一製定解決方案🧑🏿🌾。臨床定位不清的👩🏿🏫,明確作用機理和臨床評價;配伍需要優化的✳️,優化配伍,突出主效應,兼顧次效應➝。工藝落後的改進工藝,標準低的提高質控標準👨🏽💼,劑型落後的……”他們還記得🚠,張院士與大家一起建立了計算機輔助組方優化系統,構建了上萬個中藥組分和幾百個化合物的中藥組分數據庫;他們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分析問題,製定出一個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這是偉人的一句名言,也是張伯禮信奉的原則👍🏼。正因為有這種精神🐟🍕,張伯禮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從2006年開始,通過二次開發🙍🏻♂️,突破了天津市中成藥發展的瓶頸👩🏿🔬,有力地推動了天津市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到2010年,天津市銷售額過億的中藥品種,從兩個增加到9個,30個品種銷售額從7億增加到40多億。改進了劑型的“養血清腦顆粒”🚶♀️🫳,銷售額從原來的五、六千萬,一躍上升到3.4億元🩷。清咽滴丸⛓、腎炎康復片、血府逐瘀膠囊等一批津產中成藥銷售額均跨過億元大關,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為解除患者病痛🫱🏻,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他們開拓的“名優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方向”受到科技部肯定❤️👩🏻🚒,並推廣到化學藥、生物藥開發中去。“芪參益氣滴丸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臨床研究
”🔉,還是國內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循證醫學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項牢記的責任——讓學生不斷成長
張伯禮是院士也是校長,但在學校👩✈️,老師♿、同學們多親切稱他為“張老師”🧑🦰。在他看來🙇🏽♀️,“老師”就是“階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不斷發展向上。他的教學理念是“不誤人子弟,為學生一生打下基礎,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因此🌚🧔♂️,他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走上講臺為本科生上課📜,走進實驗室與研究生們一起做實驗搞科研。難怪中醫藥大學的師生們說🐪,他們的張校長是最忙的人,也是精力最充沛的人,還是對學生最無私關愛的老師。他捐出“何梁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的40余萬元獎金,在學校設立了“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更針對當代大學生“缺陷”👽,倡導組建了“勇搏勵誌班”,堅持“學生為本、道德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理念,製定“責任、堅韌、克己、奉獻”班訓,註重大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磨煉、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取得了突出效果。
如今👨👩👧,一位出身農家且患有先天性高肩胛症的研究生,已是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科學家🪨,仍忘不了恩師張伯禮對他的幫助,時常想起與張老師在一起的日子……那是1996年的秋天☣️,高昂著頭的他走進天津中醫藥大學的門🧑🦰🧑🏽🏫。五年的大學生活,讓他對中醫由喜愛到著迷,而且內心充滿理想與追求🏭🚶♂️。因此,當大學即將畢業時🍫,這位身殘誌堅的小夥子🔗,毅然報考了張伯禮的研究生。“張老師會接受這樣的學生嗎?”“學校有那麽多想報考張老師研究生的同學,而且個個身體健康,張老師沒必要收一個殘疾學生。”那時🤽🏻,對他的報考不少人議論紛紛。張老師怎麽看呢?其實張伯禮收研究生的標準雖然很高,但卻從不以貌取人,更不會看“背景”論“來頭”。他經常對身邊的老師們說🥷🏿:“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唯才是舉😝,誰是人才,老師就當他的階梯🚈。”正因為如此👨🏼🏫,他所收的研究生,都是有誌於中醫藥研究的年輕人👮🏽。從碩士到博士🦹,他都要求他們大膽承擔課題研究工作,在實踐中鍛煉才能👍🏽💞。他培養的三位博士撰寫的論文🧚🏼♂️,先後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而全國中醫藥領域也僅有8篇論文獲此殊榮。學生們說👀:“獲獎看得見,但張老師付出的心血誰知有多少🧜♂️。他傳給我們知識🧓,也教我們做人🖕🏻🧝🏼♀️。”
說起張校長帶研究生的認真和投入,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的徐宗佩教授非常感慨。他說💸,多年來,盡管張校長的工作非常忙,但從不耽誤研究生的課。張校長不止一次對他說💂🏽♂️:“把我的課盡量安排在晚上吧🥷🏿🚴🏼,這樣時間有保證🔐,可以既不耽誤工作,也不影響學生們的課程。”所以,張校長晚上不吃晚餐是常事。有時身體吃不消💧,就吃幾塊巧克力,再喝上一杯熱茶🚵♂️,然後繼續講課。更讓研究生們感動的是,張校長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郭利平博士也是張伯禮的學生🔧,至今他仍清楚地記得🧑🏼🏭,那年學校買了一臺用全血檢測血小板聚集性的新儀器🙋🏻,為摸索實驗條件,建立基礎數據庫🆓,需要新鮮血液進行反復測試🦽。當時🚣🏿♂️,張校長主持這項測試,他先後8次抽取自己的血用來測試🙇🏿♀️,深深感動了他們。就這樣🕵️♀️,這些年張伯禮先後培養了博士後、博士、碩士150多名🌄🛟,分布在五大洲和各省市,他們多數成為了中醫藥界的骨幹力量。
有人說🧚🏻♀️👨🏼🦰,張伯禮很“神”🧝🏼♂️,帶出的學生個個出息。為什麽呢?每當有人這樣問時🔫,他總是笑笑說:“培養中醫生,一要敬業;二要醫德,大醫精誠🂠,服務病人;三要學會中醫的辨證思維方式,辨證論治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四要加強臨床實踐,倡導問疑精神……”他還特別註重教學中的互動,鼓勵師生間對病例的分析討論,而且還創建了”基於案例的討論式教學——自主式學習聯動”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並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一個堅守的崗位——讓病人擺脫痛苦
身兼數職的張伯禮很忙,讓人不難理解,但難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他堅持每周出兩到三次門診🆗,每次看30多個病人。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張伯禮的門診號已預約到今年9月👨🦽🚣♂️。每次掛號處的同誌都勸預約的病人家屬說,別的醫生也很好😢𓀄,張校長的號要等那麽久,別耽誤了看病。但對方回答說:“再長也能等,我們就是奔著他來的……”
一句“奔著他來的”,說明了患者的信賴和期盼🤹🏻♀️,也說明了醫生的醫德與醫術。張伯禮不止一次對人說:“出門診對我來說🛌🏻,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享受,再高明的醫生,也是病人培養出來的,不給病人治病道理何在💪🏽?聽到患者解除病痛後的感謝就是最好的補品,也是一種享受👩🏼🦳。”此刻,已是下午三點半➛,從中午十二點走進診室的他,雖然說話聲音略有沙啞,但臉上卻看不出疲憊🥥。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實在太忙了,通常只有這段時間可以擠出來出門診🌸。他說這樣可以出完門診,再去開會或者幹其他工作📜,兩不耽誤。
的確💇🏿♂️,在張伯禮看來,工作不能耽誤,出診更不能耽誤。所以🤘🏼,多年來他“耽誤”最多的是休息🧑🏽🦳。1989年🏌🏻♀️,他帶著學生王保和😬、姚遠去西安參加學術會議。原以為會議結束後💟,買轉天早晨的飛機返津,不耽誤當天的門診💝,沒承想飛機票沒訂上。“老師,咱晚一天回去行不行?”“咱晚一天沒事🪁,那麽多病人豈不是白來一次?”張伯禮態度堅決🏋🏻,當機立斷乘當天下午的火車趕回天津🏇。那天✤,硬座車廂裏異常擁擠,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水喝不上,廁所去不了⛔️。將近20多個小時,兩位小夥子都感到有些堅持不住。這時他們發現🎎,一直坐在他們身邊的張老師,額頭上布滿虛汗🤛🏽,臉色蒼白,明顯像是虛脫。見他們緊張的神情🙎🏿🌗,張伯禮淡淡一笑說:“沒大礙🏊♀️,我頂得住,過一會兒就好了。”火車終於駛進天津站🏄♀️,趕回醫院後,他一分鐘也沒休息🧑🦼👧,直接走進診室🥰,忙說🪢:“對不起,讓大家久等了……”王保和說,那一刻他的眼睛濕潤了,從此他知道了醫生該怎麽對待病人,也懂得了什麽樣的人才是患者信賴的好大夫🧑🏻💼🚈。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類似這種事在張伯禮身上發生得太多太多,時至今日無論到國外還是國內參加會議或講課交流,他總是千方百計盡量不耽誤門診。因此👩🍳,他的休息時間多在飛機或汽車上🙅🏽。今年,張伯禮又擔任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工作,每周幾次京津兩地跑,工作量大了🦥,占用的時間多了,但每周的門診還是照出不誤。對此,周圍的人跟他開玩笑說🏋🏿♀️:“您也跟明星似的天天跑場,不過人家是為掙錢,您為什麽呢?”
張伯禮經常對學生和醫生們說,好大夫除了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外,還要有精湛的醫術。醫生是治病救人的👳♂️,這一點永遠也不能忘🧘🏻。他是這樣對別人說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去年的一天🤸🏼♀️,他看完門診剛走出診室門就被一位病人家屬攔住了👨🏼🏫,對方哭著說🧝♀️:“俺們從農村就是奔您來的🐸,但沒掛上號🤵♂️。我們那的大夫說我丈夫得了肺癌,但又不能確診〰️🧕🏼。現在我們已經花了兩萬多塊錢了👂🏻,一點沒見好,您救救他吧。”說罷,那位婦女要跪下,被張伯禮的助手一把拉住。“跟我進來吧。”“現在都兩點多鐘了👵🏿,您還沒吃飯,要不您明天再看吧。”助手欲擋住大門,但卻被張伯禮拉開了。他接過對方手裏的各種化驗單,又詳細詢問了病人的情況,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眼前的病人異常消瘦☛,且咳嗽劇烈,按說問題明顯出在呼吸道,但CT、支氣管鏡檢查報告均為可疑病變。“怎麽回事呢?”張伯禮耐心詢問病人發病過程、平時表現⏱、服用什麽藥物……當患者說到近幾個月服用降壓藥“開博通”,引起了他的註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伯禮立刻聯想到病人的咳嗽🤹🏿,也許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消瘦的原因可能是心理負擔過重導致。於是,他給病人調整了降壓藥😵💫,同時又開出了一些調理身體的中藥。開完藥🤛🏻,他微笑著對病人說:“你先吃藥看看,一周後咳嗽減輕,大概就不是肺癌了……”見張伯禮說得那麽誠懇,患者立刻感到輕松許多。一周後🏋️,咳嗽大減⇒,病人精神壓力解除了9️⃣。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完全恢復健康。他專程來到醫院,拉著張伯禮的手久久不松開✍🏿,他說🧜🏼♀️:“你不是‘神’醫👰🏻♂️,是‘善’醫,如果沒您的耐心觀察和詢問📊,沒您的正確診治,我即使沒得癌症,也活不下去了。”
在張伯禮的心裏👩👦👦,解除患者的痛苦就是他的責任,但凡有一線希望,他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2003年,“非典”疫情波及天津,當時疫情正處高峰時期🚶♀️➡️,傳染速度快🧑🏽🚀😌,而且死亡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市衛生局選派了一大批醫生進入病區🧑🏼🦰,治療上以激素控製肺部滲出為主,療效並不滿意🚈。他悄悄地指揮進入紅區的博士生采用兩種中藥註射劑滴註,獲得了較好的效果。他以“寧負自己🎓,不負人民”的責任感,主動請纓,在市委支持下🤵🏻,他任總指揮組建了中醫醫療隊和中醫病房,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非典”。當時許多人抱懷疑態度🕯,認為可直搗病竈的西藥都控製不住的病情🐄,性溫效慢的中藥能發揮什麽作用🍂?沒承想👩🦼➡️,中醫藥居然就顯現出“一鳴驚人”的療效👨🏽💼,不僅在控製病情惡化、改善症狀方面發揮了作用🤼♀️,而且還在穩定氧分壓、激素減停方面有很大幫助。那時,他手下的中醫專家們深入各個一線醫院🙋🏻♂️,每天將病人的情況通過傳真機發到指揮部他的手裏,他組織專家逐一研究分析,因人而異地開出用藥方劑再傳給他們……就這樣🔷,他“導演”了一場中醫抗“非典”的戰役,不僅在臨床上效果顯著,而且還完成了“非典”中醫征候的流行病學研究🍓,製定了中醫治療“非典”方案🙃,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贊揚。有關抗“非典”的中醫治療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